网站首页 关于研究院 新闻中心 领导活动 本院咨讯 热点专题 通知公示 专家观点 节会活动 本院领导 人物专访 院长讲茶 公益千茶宴

中秋的来历

发布日期:2023-12-20 浏览量:411 


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大节。汉族,及壮、黎、仡佬、傈僳、土族、畲、拉祜、侗、苗、彝、瑶、朝鲜、鄂伦春、阿昌、锡伯、仫佬、土家、傣、高山、白、哈尼、京、纳西、布朗、布依、毛南、达斡尔等兄弟民族,以至全球华人,异彩纷呈共“中秋”。

中秋节别名甚多,如仲秋、秋节、秋夕、月夕、做月夕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八月半、八月十五节、月亮节、月圆节、吃月饼、月饼节、祭月、赏月、走月、走月亮、仲秋唱月、中秋歌节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拜月神娘娘、拜太阴星君、挂彩灯、饮桂花酒、吃团圆饭、团圆节、供兔儿爷、兔儿爷节、女儿节、赶坪节、哈巴节……

据考,周朝已“拜月”,称“秋分夕月”;唐初已成官民共度大节;明清“赏月”风行全国。其源据考有二:1、源古祭“月神”。皇朝称“夜明之神”;道教称“太阴星君”;民间称嫦娥、月姑、月姐、月神娘娘。2、源“秋报”遗俗。时值稻熟,拜土地神。

“十二度圆皆好看,其中圆极是中秋”。“中秋”深蕴全家、全国以至全球华人“团圆”。节俗广含公益性、群众性:中原、边塞、陆上、水间,街市、村落,遍布大型公益活动。灯会、吟诗、夜市、舞狮、火龙、草龙、高跷、地戏、歌舞、游园、观潮、猜谜、竞技、放烟花、砌宝塔、观星象、围吃时令果品……全民参与、狂欢!足称“团圆节”。

2006年5月20日,国务院批准中秋节列入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自2008年起,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
古今“中秋”,最大节俗是“赏月”和“吃月饼”:前者自周开始,《礼记》“秋暮夕月”,即指赏月祭神。后者源于月神祭品,至两宋成节食。“中秋”节俗之繁,不亚春节。少数民族“中秋”纷呈异彩。“中秋”流传海外,日本、韩国、越南、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地华人、华侨、节俗缤纷。

“中秋”也称“诗节”。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、吴刚伐桂、李太白捞月、唐明皇游广寒、杨贵妃赏月,以及万户飞天等神话、传说,衍生月宫、琼楼、玉宇、月饼、嫦娥、玉兔、蟾蜍、桂树、桂花等特殊“节物”,激发了浓浓遐想与诗情。名吟,如李白《把酒问月》、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;绝对,如明末金圣叹赏月邀联:“天上月圆,人间月半,月月月圆逢月半;今夜年尾,明日年头,年年年尾接年头。”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唱出了千百年人们“中秋赏月”的共同夙愿。

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:《守望中国节——中国民协2012年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回眸》,北京:中国文联出版社,2013年11月第1版。


文章来源: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文章编辑:admin 

上一篇 : 重阳的来历